院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2-12-26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前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以及常规心理咨询工作基础之上,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各学院的调查分析,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进行,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计划进行院级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

1、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大学新生入校前因素质教育的缺乏、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教育的欠缺以及高考的压力,心理知识知之甚少;入校后对周围环境不熟悉,遇到问题后又不知如何求助。学校和各学院应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宣传力度,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项目及开放时间等安排及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针对新生的专题知识讲座,注意性别差异。让全体新生接受一次全方位的专业心理知识培训,从而学会发现问题,认知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各学院设立心理工作站,在本院学生中积极普及心理知识,掌握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基本档案。由一名辅导员老师担任工作站联系人,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与预防应急事件发生。

2、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以每年的新生心理普查以及总结心理咨询的案例表明,目前很迫切需要在全校新生一入学便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家庭心理成长教育的缺失,社会化过程中人文知识的空白,在大学校园中以很多形式直接反映了出来,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困扰,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阻碍。所以大一新生尽早掌握心理学常识,学会自助和心理调适。尽早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尽快完成新生适应,有助于其青少年统一性的良好整合,有助于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顺利解决一系列成长危机。

3、相关课程安排

各学院辅导员老师大多数都经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在日常的一线学生工作岗位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案例、心理知识和解决办法。以心理健康公共课为载体,建立心理健康必修课教育制度,在全校大一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课,最大限度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以大一辅导员为师资,新生辅导员任所带年级教师,年级人数偏多的,可聘请其他辅导员任教。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相关大纲和教学评价措施。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后尽早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教育。目前针对08级开展教学活动,

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在公共选修课中倾向于心理学知识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分析能力。同时,完善心理咨询的各项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档案制度;鼓励心理咨询老师的督导经验;开展团体咨询活动,探索团体咨询的有效运作模式;扩大心理咨询的普及面;初步开展心理疾患的干预;创新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内容等。

经过一系列措施,从而最终形成全方位、高效率、有层次、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具体安排如下:

1、成立院级心理工作站,确定负责人。(周五前将负责人名单报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将心理健康公共课设为常规工作,于每年的10月上旬进行。(本次授课时间由各院心理工作站结合实际自行确定,最晚于下学期开学后一周进行)

3、师资:各学院已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辅导员老师。

4、教材:以心理健康、学习心理、恋爱心理、挫折心理、情绪心理、网络心理、人际心理和职业规划心理为专题。推荐《选择与成长》、《身边的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读本,可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

5、课时:每周2个专题授课,每个专题2课时,于6周内完成。

其他:具体教师和教室由各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安排,并将具体安排结果报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同时接受监督和考核。

上一条:关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 打开大学生的心事之锁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