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焦化走出污染的围城---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光华教授和他的团队

发布时间:2010-01-13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王光华教授代表科研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11日,我校化工学院王光华教授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当晚,激动不已的他给团队的每个成员发回短信:“今天上午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等中央领导接见我们,一起合影,非常激动……”和同伴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团队攻关的科研项目“焦化过程主要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凝聚了他们20余年的心血。

要炼焦也要环境保护

焦炭生产是钢铁生产的重要一环,在炼焦过程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毒有害的废气、难处理的焦油渣等废渣。焦化污染物数量大、毒性强、成分组成复杂,成为世界性的行业难题。

同行们在开玩笑中说,把焦化厂建到哪儿,就会把污染带到哪儿。作为在焦化工艺教学、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领域辛勤耕耘了20多的王光华团队,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将“有焦化就有污染”的局面扭转过来,让焦化走出污染的围城,实现“绿色”炼焦的梦想。

我国焦炭产量约占世界的60%,貌似强大的背后,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污染的转移。2008年焦化行业GDP占全国的1.36%,而污染却占全国污染总量的5%,是全国的单位 GDP平均污染量3.7倍。

环保措施不到位,焦化厂建在哪里,哪里的村民就遭了殃:无论白天黑夜,居民们都不敢开窗,黄烟滚滚不说,呛人的气味也无缝不钻;水被严重污染,形成臭水沟、臭水塘,进而污染大江大河,甚至影响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武钢焦化厂建厂初期,当地居民这样形容:鸟从厂区上空飞过就会变黑,附近的河流,鱼虾几乎绝迹。虽有些夸张,但却真实反映了炼焦对环境污染的严重。

焦炉口装焦的工人整日工作在烟尘中,看起来就跟煤炭工人一样,两个鼻孔都是黑乎乎的灰尘。焦化专业的学生都知道就业前景非常好,收入也很稳定。实习了解工作环境后,很多人却想转行。自身的感受、学生的反应,让团队成员们深感焦化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20余年来,王光华团队在不断改进原有焦化工艺、开发新的焦化工艺及设备的同时,致力于开发焦化污染控制技术,并在各种场合推行。他们要走到哪儿就把环保带到哪儿!

焦化“三废”治理重在源头

2007年,王光华团队研发的水封式无泄漏滑动连接和聚焰焚烧技术在四川达州钢铁集团100万吨焦化厂实施。开工调试时,装第一炉煤时,工人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再不用像个煤炭工人一样了。实行新技术改造后,从外观看焦炉根本没有烟气。

去四川达兴焦化发展有限公司参观考察的人员中,有人怀疑焦炉是否在生产,拿着望远镜看也没有发现烟尘。王光华团队的“绿色”炼焦梦想实现了!许多厂在参观后,纷纷引进该技术。四川达兴焦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祥说:“该焦炉消烟除尘技术是焦化行业一项革命性的创新。”

焦化污染治理首先要治烟尘,王光华团队对焦炉消烟除尘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已有20多年来的历史,他们不断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和调整参数,四川达兴焦化发展有限公司采纳的是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焦炉排出废气中有毒烃类污染,解决了炼焦烟尘治理的行业难题。

源头治理,是王光华团队从一开始就坚持的理念。焦化行业的“三废”治理,想要彻底,用多种方法组合可以办到,但成本太高,这也是为什么连欧美等发达国家都难以解决焦化污染的根源所在。

秉承这一理念,项目组研发出来的新工艺不仅高效而且成本低。为从根本上根治煤气冷却酚氰废水的产生,项目组解析了炼焦化学产品回收系统污染物产生的根源,研发出无堵喷洒横管间冷煤气冷却短流程新工艺。

炼焦过程产生的难治理废氨水90%以上来自于炼焦剩余氨水。项目组把精细化工与煤化工交叉结合,创造性地将研发的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废氨水NH3-N脱除,新研发的无污染煤气流解析脱NH3-N新工艺,不仅消除传统蒸汽法增加的20%的废氨水,而且不产生酚氰废水,降低后续废水处理站83%的NH3-N负荷,解决了出水NH3-N不易达标的难题。

酸焦油和焦油渣等废渣不易从源头治理,项目组“以废治废”,发明用废氨水治理废渣,制成型煤粘结剂的方法,消除废渣污染的同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多年来,项目组集试验研究、工程设计、工业应用一体化,研发出的焦化过程主要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已在武钢等20家不同规模企业应用。据3年近10家企业统计,节水45086万吨,相当于武汉市(现居人口828万)2/3的居民一年生活用水量,减排污染物38240万吨,新增直接经济效益19.03亿。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较少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团队是智慧的摇篮

至今,项目组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项目有80余项,他们践行着当初把焦炉建到哪里,就将环保带到哪里的理念。20余年,团队攻关不断取得进步的背后,是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提高。

为企业设计焦炉时,他们一定会将环保措施设计进去;做可行性研究时,也将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进去。如果企业不愿意上环保项目,他们就会给企业打预防针:不上的话,以后改造成本更大,而且可能影响生产,诱发危险。新工艺在一些企业取得成果后,他们就积极劝说企业前去参观。

初期,项目组成员要苦口婆心劝企业建有环保措施设计的焦炉。企业初期认同,后期施工中却暗暗打折扣。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国家环保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找到他们要建“环保型焦炉”。新兴铸管有限公司应用项目的关键技术后,成功使企业增产增效,扭亏为盈。

获奖对这个团队而言,意味着社会对他们多年工作的一个肯定。经历20余载,这个队伍里现已是老中青三代同堂,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不到30岁。就王光华而言,团队中有他的老师,他的同学,也有他的学生。然而,用他的话来说,在这支队伍里,学术氛围是非常民主的,观点是十分独立的。现场调试中,每改进一次,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项目组就开会讨论,诊断问题出在哪儿。不论是谁,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

“没有企业合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项目组没忘掉企业。他们出技术,企业出设备,产研结合才有了现在的成绩。王光华至今仍记得,89年的年关,项目组还在山西宏运焦化公司进行项目的紧张调试。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业主,大年30那天,业主亲自驱车经太旧、京珠高速将老师们从山西送回武汉过年。

获奖之后,成员们最深的感受是自豪,而他们最自豪的是大家一直都很团结,他们感叹“技术研发的过程是攻关克难”。不论是20多年攻坚克难的技术研究,还是组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这个团队都十分团结。团队合作十分重要,是团队合作让焦化真的开始走出污染的围城。荣誉属于团队,是对整个团队的肯定。

上一条:让焦化走出污染的围城――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王光华教授和他的团队 下一条:46年前的老照片

关闭

Baidu
map